近几年,伴随着工智能的浪潮,互联网行业迅猛发展,程序员变成**有“钱景”的职业之一。不少家长关注到这一点,希望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计算思维,编程教育空前火热起来。

当然,国家也意识到了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,出台了不少相关的政策鼓励、支持,使编程教育在国家基础教育层面更加普及。

那么,有哪些国家政策在不断驱动编程教育的飞速发展呢?今天,玩仔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。

2016年6月,教育部印发《教育信息化“十三五”规划》通知,把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考评体系,将STEAM教育纳入基础学科。

信息化教学即计算机技术(含编程),首次进入国家教育政策视野。

2017年7月,中国国务院发布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提出中小学阶段推广编程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。

明确指出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,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、逐步推广编程教育。

这意味着少儿编程作为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将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。

2017年9月,教育部印发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》,提倡将编程活动融入实践课程。

2018年1月,教育部公布高中新课标,将三维设计、开源硬件、人工智能正式划入其范围,编程、计算思维成必修内容。

少儿编程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学科将被纳入高考,编程地位直线上升,成为高中必修科目。

2018年2月,教育部印发《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》。

文件指出,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普遍应用,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新型教学组织模式的研究,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、跨学科学习( STEAM 教育)、创客教育等教育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,逐步形成创新课程体系。

2018年4月,教育部发布《教育信息化2.0行动计划》,提出完善编程课程的相关要求。

计划提出,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,充实适应信息时代、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内容。推动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,并将信息技术纳入初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。

2019年3月,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《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》的通知。

通知中透露,将启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,并推动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,逐步推广编程教育;同时,推动大数据、虚拟现实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深入应用。

教育是国之大计、党之大计,国家通过政策等形式鼓励、支持编程教育的发展。全国许多省市也加快了编程教育的步伐,开始推进编程教育发展工作:

浙江省提出《深化高考改革试点方案》,信息技术(包括编程)正式纳入高考;

重庆市教委下发《关于加强中小学编程教育的通知》,要求将编程教育列入中小学必学科目;

山东省**新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教材加入了 python 内容,小学生都开始接触Python语言了……

可以想象,在10年后,编程将会成为一种主流能力,也会成为人人必备的一项技能。

那么,家长们还在等什么?赶快顺风而上,让孩子抓住时代发展的潮流,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领航者吧!

点赞(1) 打赏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体验
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